类别: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4-01-21 22:42:25 浏览: 次
小鸟综合体育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机电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多,从交通工具到各种家用电器、计算机、打印机等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机电产品。设备通常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所需要的机械、装置和设施等物质资料的总称,机电设备则是机械和电子的结合体,是机械与电子同时配上适当操作软件的结合体,是通过电子系统控制机械产品进行相关产业活动的装备。
为改善机电设备制造状况,全面提升机电设备质量,目前,我国机电设备制造业普遍采取建立健全监造机构和监造工程师队伍,全面实行重点产品的监造制度。
项目业主经常在机电设备工程实施前期咨询服务,在生产工艺选择、成本预测、生产设备的选型、招标书审查、招标、评标、定标及合同谈判等环节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合理的方案布置,而在设备监造的过程中,则聘请专业的监理公司和监造工程师进行驻场监造,在机电设备安装过程实施过程则采用安装工程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经常造成前靠设计商,后靠设备生产商,整个过程都依靠合同另一方的后果。专家提咨询意见供参考,接不接纳看项目业主,最后还是看设计商。项目业主后期采用的自行管理模式,配备的技术人员重专业技术而轻工程管理,在合同执行过程中重视单体质量,重视局部质量,轻总体配合,轻目标与目标之间的协调,最后造成所有目标都只能靠设备承包商自身来保证。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曾预言“如果20世纪将以生产率的世纪载入史册。那么,即将到来的21世纪将是质量的世纪”。质量就是一个组织项目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来源,决定项目的成败。虽然大量的企业引入了质量控制体系,但是质量问题总是挥之不去,让人感到不安,我们不禁要反思为什么会接二连三的出现这么多的质量问题,除了某些发现质量问题后视而不见将有问题产品投入市场,是不是与在生产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不善有关。
机电设备制造是以一系列独特且相互联系的任务为前提,有效地利用资源,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标所做的努力。机电设备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为目标,以大型复杂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为主体,机电设备制造是一次性生产,具有投资大、时间和成本限制严格、目标与决策复杂多样化以及缺乏均衡性等特点。为了减少这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对项目制造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非常重要。而在机电设备制造过程复杂众多的控制要素和环节中,只有少量的要素和环节起关键作用,控制住了这些关键要素和缓解所形成的关键点,不仅控制住了整个制造过程而且对制造过程的效率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键节点的确定不仅与设备制造过程结构有关,还与项目制造目标和节点行为有关。基于机电设备制造的全过程,对制造的总目标进行分解后形成不同的子目标,按设备制造的流程和路径把制造的全过程细分为若干个子过程,形成若干个子过程节点。机电设备制造过程节点具有行为功能,通过节点之间的联系,多个节点行为得到集成,共同决定设备制造子目标的实现情况。
由于机电设备具有其一定的独立性和特殊性,要经过制造、发货、运输、储存、安装、调试、试运转等多个环节,而设备的整体质量及缺陷消除时间将直接与设备制造工程各个环节息息相关。本文主要对设备机械及电子零部件的组装、安装和设备安装之后的调试及试运行环节的所进行的节点检验控制进行重点介绍,以期望通过加强重点环节关键节点的检验控制,提升机电设备的质量及运行效率。
设备的安装是设备正式运作前的关键步骤和重要环节,这一环节的基本内容就是将设备从产地运输到安装地点,借助特定的仪器和工具,通过一系列的施工,将设备正确的安装到预定位置,并通过调试使其能够正常运转。设备安装工程质量的好坏决定着机械设备在日后的工作中的性能、寿命和安全性。加强对化工机械设备安装工程的质量控制,保证其安全稳定的运行,是发展安全生产的必由之路。
①加强对开工条件的检查。首先,确保施工单位具有相应的资格。对施工单位设备安装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及其生产条件、员工条件和检验检测手段等资源条件进行深入的了解,确保施工单位已取得设备安装许可证。其次,安装材料的管理。现场检测设备安装材料,确保其具有有效的特种设备自造许可证和相应的元件产品安全注册证,保证材料具有可追溯性,从而确保工程内在质量。再次,规范开工程序。重点对设备安全性能检验证书、作业人员是否取得相应的资格证、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安全技术要求等进行检验,保证工程的合法性和安全性。②设备安装过程中的节点检验。检测设备的安装是否符合设计文件和设计图纸的设计意图,设备关键部位的制造和安装是否严格符合要求,确保设备的生产和安装质量;设备开箱与清点;设备定位;设备就位;精度检测与调整;设备固定。除少数可移动机械设备外,绝大部分机械设备须牢固地固定在设备基础上若无牢固固定,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
调试运行设备是在施工单位人员的操作下,按照正式生产或使用的条件和要求进行较长时间的工作运转,与项目设计的要求进行对比。目的是考验设备设计、制造和安装调试的质量,验证设备连续工作的可能性,对设备性能作一检测,并将检测的数据与设备制造出了记录的数据进行比较,对设备工程的质量作出评价。机电设备不仅大多体积庞大、配套机组和附属设备多,而且技术密集,安装调试也较复杂。作为使用单位,必须使有关人员解其安装调试的管理程序与方法,以便正确组织人力、有效利用物力,成功地完成大型设备安装调试工作。
①调试前检验。调试前,要再次检查设备装配的完整性、合理性、安全性和渗漏痕迹等,以便调试工作安全、顺利进行。②调试考核时,应准确调试施工现场,确保各项符合设备运转的硬件条件均符合设备运行条件,以正确检验机电设备的工作质量、操作性能、可靠性能、经济性能等是否达到生产技术条件要求。③调试过程中,参加调试的机械技术人员和随机操作人员须时时到位,以主动了解设备的现实技术状况、调试程序、操作控制方法等。现场必须有机械技术人员笔录调试过程。④撰写安装调试技术报告。撰写调试技术报告是大型设备初次安装调试后进行技术、资产及财务验收的主要依据之一。
经过机电设备的安装与调试过程的检验之后,即可迎来对设备的技术验收阶段。通对安装调试技术报告、设备有关文件、单证、资料的审查及现场的考察,才可决定能否通过技术验收。通过技术验收后,即可准予办理资产、财务手续,机电设备可交付使用,此时,一项机电设备的制造过程即顺利完结。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造价虽占总造价的比例不高,但安装工程的系统多,主要有设备、给排水、消防喷淋、照明动力、通风空调、计算机网络、弱电工程等,技术含量高,涉及的管理部门多,安装造价往往很难控制。因此,做好安装工程的造价控制是整个工程项目的关键所在。
实行公平合理的招投标,是通过竞争后,使承担的工程造价更加合理,并合理的安排项目计划,进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通过招投标的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比较合理,也可以说招投标也是基本建设范畴的一种新的经济承包制。所以在招投标过程中,要有明确的透明度,使之招投标单位思想明确,对招投标工作放心,而对一些不利的招投标因素实行限制,真正的体现了在经济市场实行公平竞争,把真正有技术力量和工程项目建设中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质量意识比较强的,素质比较好施工单位,并且有相当的工程建设经验的单位招标进来,是公路建设招投标有一个良好的基础,也是投标单位心服口服,工程实行招投标后,中标单位在施工前签订施工合同,从而工程造价也就确定了。
影响造价的各种可能因素中,其中初步设计阶段占75%~95%,技术设计阶段占35%~75%,施工图设计占5%~35%。如果设计不合理,设备和材料选用不合理,则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的控制。当前,各设计单位相同专业设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针对每一个工程项目,在设计人员安排上不可能择优组合,这不仅影响建设工程的质量、造价、工期,而且影响设计单位的声誉和业主的收益;一方面,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和管理、分配体制的影响,设计人员热衷于为业主从“推荐”施工单位到“推荐”“选用”某种品牌的设备、材料,从中收取生产厂商的回扣,实质加大了业主的投资。
(1)在订立合同时 ,采用各种办法使合同条款欠缺细致的规范,给施工单位预先留下许多漏洞,导致工程造价严重突破工程预算。特别是在包干工程项目中,导致包干项目包不死,最终成为按实结算工程。
(2)在工程预算、分阶段结算或工程竣工结算时,施工单位往往站在自身角度,故意曲解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定额子目的套价,对定额中的活口,更是加以充分利用。
(3)取费标准不按“安装工程类别划分标准”和施工企业资质等级套,低类高套,增加安装工程造价。
(4)安装工程未计价材料的价格,目前完全是实行市场价。在进入计价表之前,必须经建设单位的价格认定。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施工单位大量采用高价低质的材料,这不仅是使安装造价增加的问题,而且涉及到存在施工质量隐患问题。
或已发生的设计变更费用及签证费用,将会直接影响到安装工程造价。由于不少业主对工程概预算专业不甚精通,处理不妥就会增加工程造价成本。
根据机电设备安装各阶段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分析可以看出,造成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失控的主要原因在于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控制管理措施不到位,人为影响因素较大等。因此,加强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实施动态控制,将工程造价始终控制在预算或者合理的范围之内,具体控制措施如下:制定先进合理的安装工程造价控制目标。灵活运用多种材料、设备询价体系。严格把握安装工程变更签证。施工过程中难免或多或少地发生一些设变更及签证现象,处理不妥就会给施工方留下索赔的伏笔。因此造价工程师必须依据工程变更内容认真核查工程量清单和估算工程变更价格,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检查每个子项单价、数量和金额的变化情况,按照承包合同中工程变更价格的条款确定变更价格,计算该项变更对总投资额的影响。如果待工程变更付诸实施后再去核实计量,现场已面目全非,不但核量不准即使核准了,也木已成舟,难以更改。做好竣工结算工作,把好工程造价控制最后一道关。作为对造价的综合控制与管理,设计概算、施工预算、竣工结算是工程造价的三把钥匙。竣工结算是控制造价的最后一道关口。建设单位必须按图纸、规范、合同及基建程序的要求进行复查。建设单位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应首先对完成的工程量进行复核,对设计变更、现场签证逐一核实,予以确认;对工程质量、工期作出评定,此后再按核实工程数量、定额单价、取费标准确定结算造价,并按合同要求作出进一步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完善地控制好安装工程造价。
因此,在施工及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必须以批准的施工图预算作为标准,严格按合同的规定执行,按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程序层层把关。而对于整个项目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控制而言,只有将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时刻控制在制定的每个分项目标范围内,才能保证整个安装工程造价目标的实现。
[1] 徐大图 .工程建设投资控制 [M].北京 :知识产权出版社,2000.
【关键词】工程造价;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清单计价;技术交底;询价体系;竣工结算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的控制是贯穿于整个安装工程由始至终的一个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我国建筑工程领域,长期存在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竣工结算超施工图预算的“三超”现象,除去自然因素的影响外,人为因素的影响是可以尽量减小甚至完全消除的。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造价虽占总造价的比例不高,但安装工程的系统多,主要有给排水、消防喷淋、照明动力、通风空调、计算机网络、弱电工程等,技术含量高,涉及的管理部门多,安装造价往往很难控制,因此,做好安装工程的造价控制是整个工程项目的关键所在。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前期准备阶段,首先应明确合同约定的施工范围,进行单位、分部、分项工程的划分; 其次是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总承包项目经理部对项目的施工任务进行分解,将使工作任务和管理责任落实到各个层次。这两项工作是工程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由于建设项目性质、规模和客观条件不同,其施工部署内容和侧重点都有所不同。在工程前期准备中,施工程序应根据建设项目总目标的要求以及每个单位工程的施工过程确定,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项目部应根据项目目标的要求,分期分批合理的开展施工程序。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项目中,要明确项目部的分工和各自的责任,各相关方要互相在施工前进行交底工作以便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这一阶段对安装质量至关重要,影响安装质量的因素包含人员、施工设备、材料、施工方法小鸟综合体育,外界环境因素等。为保证安装质量,必须从各个方面全面分析影响质量的因素。如: 采取以下有效的控制方法对影响工序质量进行重点控制: 确立工序质量控制点,即预埋方钢的水平度、底座方钢的水平度、平垫板的厚度、地脚螺栓的预紧力、测量工具的精度; 在工艺文件中编制关键工序控制点表,列出重要的控制参数和控制内容。
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中,设计阶段的总体设计,技术设计,图纸设计者三个部分组成了设计工程中造价控制的主要因素。如果没有合理的设计,那么在接下来的施工中,选用的材料,设备以及施工技术都会出现问题,会对安装工程的造价控制造成不利影响。设计单位中的设计人员良莠不齐,并有人力管理因素的影响,对每个工程项目不可能都是用最好的设计人员,这就会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有所影响,对设计单位的声誉也非常不利。其次,在市场的冲击下,设计人员很容易为施工单位选择推荐施工材料,设备的品牌,从中赚取利润,有些设计单位为了利益不惜赶时间,牺牲设计质量来换取经济利益。导致不能准确的计算出工程的工作量,施工单位更容易多算工程量,以至于工程预算的金额偏大。
施工单位是整个施工工程造价控制的主要执行单位,但是不少施工单位为了利益,不设置内部质量检测机构和不建立有效的监督措施。
通常施工单位会使用一些不法的手段获取利益: 例如,在签订合同时,尽量将条款简化,而不是具体细致的描述。在竣工阶段使用自身的角度来计算工程量,制定定额子目的价格等。安装工程使用材料的价格大量使用高价低质的材料,埋下施工隐患。
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要求增加建设的内容,提高施工标准。这会使施工过程中出现困难,虽然说施工过程的设计变更以及签证是难以避免的,但是最关键的还是怎么将设计变更费和签证费合适的处理,因为这将会对整体的工程造价造成影响。施工单位要利用的自己的专长有效的将费用上报给建设单位,实现对造价的合理预算。
在施工工程开始时,充分研究施工图纸,招标文件的内容,以及施工合同中存在漏洞的条款,针对工程的特点,找出投资的关键所在,制定应对的方案。在安装过程中,管线的布置比较多,会有交叉的现象出现。因此,在施工前审查施工图纸的可行性,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提出的要求,进行合理的确认和执行,如果发现图纸的矛盾之处,要实际是向设计单位要求重新设计。
安装工程过程中涉及很多材料与设备,由于系统多,材料设备的种类也多,其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安装工程的造价,所以严格控制材料价格是降低造价的有效手段。对材料价格的有效控制可以和大程度上降低造价。造价控制人员可在设计阶段或在施工阶段采取邀请招标方式,综合技术规范的响应性、商务报价的高低水平、付款方式的优惠程度、售后服务等诸多因素对材料和设备进行考察,由评标小组或评标委员会通过综合评议法或最低投标价法进行比选,并对供货商或生产商加以考察,最后从中选择最优的材料和设备。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需要考虑的方面有很多,是一项技术和实践性质较强的工作。因此对于从事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要求,就是其是否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能否为工程项目实现高效、高质量的成本管理和控制。特别是在如今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的情况下,物价的飞涨对于这些工程周期长的项目来说就更加需要此类的专业素质人才来进行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必须将工程行业的实际需求与其所学的理论知识相结合,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适合相关企业和单位所需求的工程造价管理型人才。
竣工结算是安装工程造假的最后一关,要严格把控管理人员要对工作量!施工质量以及工期等各个方面进行严格审核,进行竣工结算工作,按照合同要求来开展后续工作。
总之,在施工企业中,要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就需要使用更好的施工方法和手段来更有效率的管理施工过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加上环境,人力资源等多个因素的制约,控制工程造价成为一大难题,由此可见,要准确的判定安装工程中有哪些因素是超预算的因素,是控制安装工程造价的基础。在施工预算的执行过程中,以通过审核的施工图纸作为安装的标准,对机电设备的安装工序进行严格把关,将成本费用控制在预算范围内。
[1]韩希瑞.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控制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8):224.
[2]许卫华.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与管理措施分析探讨[J].中外建筑,2009(07):150-152.
[3]马学燕.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控制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3(08): 69.
从江苏省海安县发改委了解到,2010年1~4月份我县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99.78亿元,增长24.52%,占规模工业产值的35.9%。装备制造业规模企业达252家,比2009年底增加6家。装备制造业已成为我县工业最重要的一极。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我县装备制造业目前已形成锻压类机械制造、输变电设备制造、电梯零部件、建材机械制造为主体的四大特色板块,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生产体系。截止到3月份,板块内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开票销售37.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任务数的20.8%,比上年同比增长33.45%,成为全县发展态势最好的产业集群。
2010年3月初,江苏省海安双楼中等专业学校组织多名专业教师对海安县具有代表性的机电类现代企业进行了调研。参加调研的教师对现代企业的设备情况、技术力量、产品类型和质量、人才构成情况进行了考察,并围绕在岗职校生的爱岗敬业、学习精神、知识应用能力、专业基础知识、动手能力、职校生在企业成才的主要影响因素等方面与企业老总、人事主管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诚恳听取了企业界对职业教育教学的评价和建议。
调研企业情况简介江苏鹏飞集团是知名的水泥生产线出口制造商;江苏瑞安特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新型现代化综合机械制造公司,“亚洲第一杠”——“超长滚珠丝杆”是它的拳头产品;南通恒力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是国内数控卷板机、高强度校平机、型材弯曲机的规模最大的制造基地;海安申菱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是集机械、电子、化工、半导体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江苏万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曲轴生产基地。这些企业的新型自动化设备、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占据企业设备的绝大部分,传统金工设备只占很小的比例;进口设备比例大,国产设备比例小。总体看,所调研的企业设备精度高,高新技术含量高,制造出的产品质量高,国际竞争力强,代表了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
企业对机电专业人才的需求和使用情况调研发现,这几家企业现有机电技术人才中绝大部分直接从中职、高职和大专院校毕业生中招收,从社会招聘的人员和企业自行培养的人员较少。企业人才学历主要包括研究生学历、本科学历、大专学历、中职学历等,人员整体平均年龄低。一线操作人员大部分是中职毕业生;一线管理人员是高职学生、专科生及少量中职生;技术岗位和决策层人员主要是本科生、硕士生。其中适合中等机电技术应用人才的主要工作岗位有:一线设备操作工、设备维护与维修工、机电产品装配调试工、产品质量检测员、生产一线管理员(如工段长、车间主任等)、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调研还发现企业对中职毕业生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较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非智力素质(如正确的价值观、敬业精神、吃苦精神、纪律性、责任心、工作态度);具有良好的自我发展能力、学习能力及学习习惯;具有较宽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操作基础技能;具有良好的动手动脑能力及应变、创新能力。
职业学校是为生产一线培养初中级技术工人的基地,培养是否合格,关键看毕业生能否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机电专业是我校50多年来长盛不衰的拳头专业,培养出了数以万计的人才。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先进设备的投入,对机电专业投资是最多的,其装备也是最先进的。虽然我校机电专业课程建设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机电专业已经是江苏省职业学校示范专业,我校也成为了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学校,但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客观问题。
学生学习时间问题目前,学生素质不高与学生学习时间的缩减造成课程结构及设置难以达到规定要求有关。众所周知,现在的职业学校学生大多是中考落榜生,生源素质以及学习兴趣都较差,尤其机电类专业男学生调皮的居多。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制是三年,而第三学年学生基本都在工作单位顶岗实习,这就使得学生需在两年内将所学专业的内容全部学完,势必造成很多学生由于接受能力有限学习跟不上,对学习失去兴趣,影响到了教学效果。
课程设置问题当前的课程设置还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与企业的需求、学生的需要有很大的脱节。文化基础课的要求比较模糊;专业课内容重复,相互交叉;课程内容太难,脱离学生实际。传统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已不能适应社会、企业对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
教材问题机电专业的教材未能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而及时更新,与培养目标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与行业接轨、课程标准、针对学生实际、学校软硬件配备、服务区域经济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我校非常重视专业开发工作,根据海安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结合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总体规划,及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增加专业适应性,努力使专业设置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专业设置上坚持稳定性、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在着力打造我校机电一体化等相对稳定的骨干专业的基础上,有计划地进行新专业的开发工作,拓宽专业业务范围,如机电设备调试、模具设计、车工、钳工等。
教学目标应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重新定位机电专业主要培养具备从事机电技术相关工作必需的理论知识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运行与维护人员。针对不同的职业岗位,课程教学的目标要有针对性。我校在“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指导下,确立了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改目标和思路,贯彻执行“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总体要求,成立了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改革领导小组、专业课程改革指导委员会以及专业课程开发团队,在经过广泛调查,听取各方面意见,并经过多次专门会议讨论后,对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进行了整体研究,提出教学指导方案研究与开发报告、专业设置和专业课程设置标准。教学目标具体到设备操作、设备维护与维修、机电产品装配调试、产品质量检测等职业岗位。如机床操作人员要以机床结构和操作为特点进行课程设置和能力培养;设备维护与维修人员应侧重于培养机械原理知识及机床电气控制、机电联调能力。
教学体制与模式应根据人才需求情况做出调整应以职教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要求为指导,面向就业,从职业岗位群的需要出发,通过校企合作等途径,使教学与职业实践紧密结合,构建职业岗位技能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我校初步构建了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整个课程体系按其课程性质和用途划分为五大模块:由德育课和文化基础课组成的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主干课程模块、专业拓展模块、岗位实践模块以及选修模块。每个模块中再设立若干个小项目模块,针对每个小项目模块设计出知识教学目标和技能教学目标,确定应开设的一体化项目模块课程。
教学内容应以“实用、够用、管用”为原则教学内容应满足企业基本要求,体现“实用、够用、管用”原则,进行模块化、综合化整合,着重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增加学生动手锻炼时间,提高学生创新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学习基础、认识能力以及学生的认知习惯、兴趣为基本把握点,在教学内容上渗透新科学、新技术、新工艺,教学过程由教室向生产现场延伸,这样可以培养出一批能熟练运用新技术、新工艺,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操作人才。
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面向就业的、在真实职业环境中磨练学生的、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职业教育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有效手段。职业学校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教书育人,更应该成为沟通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最好桥梁,学校应当承担起协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这一社会责任。
我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根据行业需要和岗位要求,建立了完善的、具有较强针对性的专业定向培养模式,推进了海安人力资源建设步伐,大大缓解了社会对机电专业人才的需求问题。
我们以就业为导向来规划职业教育体系,相关职业课程均参照业内岗位规范和用人要求来建设,并随就业市场的变化进行不断调整更新。“立足实际,服务社会”是职业教育保持强大活力的根本,也是我们不变的职教理念。我们的职业课程体系不同于传统的大纲编制和教材设计,是以就业为导向、以用人单位需求为中心的实践型职业教育体系,学校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采用企业“订单式”培养模式,充分解决学生就业和单位用人的难题。我校先后为申菱电器、海建集团等多家企业进行了岗位培训,学校根据企业要求制定定向培养计划,与企业共同编写岗位技能课程大纲,对学员进行定向培养,将岗位实训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学员完成岗位教学阶段的学习,经考核合格后,才能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
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我国提出了鼓励重大机械技术国产化,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方针,使机械行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机械制造技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已成为衡量一国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先进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其结果导致全国性数控编程、数控加工和CAD/CAM软件应用及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等方面的技能型人才短缺严重。
基于CAD/CAE/CAM/PDM应用的先进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机械制造企业逐步在生产组织方式上发生了5个转变:从传统的顺序工作方式向并行工作方式转变;从金字塔式的多层次生产管理结构向扁平的网络结构转变;从按功能划分部门的固定组织形式向动态、自主管理的小组工作组织形式转变;从质量第一的竞争策略向快速响应市场的竞争策略转变;从以技术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现有的制造技术水平向先进制造技术的过渡战略和措施,是我国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据劳动部门调查统计,模具企业对数控技术和CAD/CAM各学历层次人才的需求情况如下:中专学历占21.8%,大专学历占42.6%,本科学历占25.5%,硕士学历占1.63%,博士学历占0.32%,中专以下学历占8.04%。据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数控机床的操作工短缺60多万。这些数据表明:先进制造技术的运用对大专学历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巨大。先进制造的高技能人才应能掌握设置、跟踪和控制制造工艺流程的生产技能,不断改进制造工艺流程的加工设计及开发技能,还需要掌握扎实的计算机技能,具备理解复杂生产工序的能力,以及有效进行团队合作的能力。因此,我国要从设备和模具的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迫切需要一大批数控和模具方面的高技能人才。迫切要求高职教育办出自己的职教特色,并能大幅度提高人才培养的质与量。这就为我们的高职应用技术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更为苛刻严格的要求。
1.重视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敏捷、绿色生产的经营目标,尤其强调了提高制造企业及其产品对动态多变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发展目标。
2.覆盖市场分析、产品设计、加工和装配、销售、维修、服务以及回收再生的全生命周期,而不局限于制造工艺及其生产过程。
3.重视技术、管理、信息和人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关系,重视和加强多学科交叉,多技术融合和多系统集成优化。强调制造系统是一个由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组成的相互作用的整体。
机电设备维修技术涉及机、液、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的基本思路、方法、技术,包含机电设备故障及零部件失效机理、机电设备故障诊断、设备维修方式与修复技术,典型机械设备修理、液压系统维修、机床电气设备维修、数控机床维修、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等内容。
(1)能利用计算机绘图软件进行机械工件设计与制造,能设计并绘制二维、三维工件图。
(2)能利用机械结构设计知识使用计算机机械设计软件进行模具、钣金结构设计以及绘图工作。
(3)能按图纸或工艺编制相应数控机床能识别的加工程序,操作数控设备进行工件切削加工编程。
(4)能利用机械加工专业基础知识与CAPP软件应用,进行制造业信息化相关工作。
(5)熟悉数控机床、数字化加工中心工作过程、掌握机电设备操作技能,机电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6)机电设备电气安装与调试、数控机床、数字化加工中心电器线路现场使用仪表的维护保养、维护检修前准备工作、维护检修故障分析排除、检修收尾工作、资料整理。
(7)维修电工维修前准备、维修工作、收尾、验收。能识读电路图、正确使用仪表(保养)、机电设备的操作、设备保养和维护、检测,现场设备维修。
(8)机电类质量检测以及机械设备维修、管理、销售、日常供电系统的维护和检查等工作。
由上看出,先进制造与机电设备维修技术高技能人才涉及的工作领域包含了机电设备的设计与操作、维护与维修、加工工艺设计编制与质量检控、成本核算与销售后服务等。企业对设备的操作、电气维修、机械维修和机电设备安装、操作,调试、维护保养等方面的人才技能要求较高。普通机械加工、机电维修、设备运行检测与设备保养、维护,设备安装、调试与维修等岗位人才需求较多。
通过调研,对机电设备的技改、营销与服务以及在计算机控制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方面的能力,传统制造型企业要求较低,而设备技术先进、现代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在这方面有一定的要求。在新标准、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及产品研发方面,小企业用人要求零培养的上岗能力,规模较大企业则看重专业运用和发展后劲。
(1)对一线生产岗位,要求能按照图纸工艺要求操作或装配技术熟练,具有设备维护与维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根据设备运行初步判断设备发生的故障原因。
(2)对产品销售后服务环节的调试、维修等岗位,要求仪表的使用、故障在线诊断与测试、系统分析或产品故障分析的技能要强。
(3)中、大型企业工艺设计岗位配有专门的工艺编程人员,对机电设备的操作工只要求能熟练操作,并掌握基本维护方法。但小企业没有专门的工艺编程人员,对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等机电设备操作工,要求既能根据加工的技术要求进行工艺编程,又能熟练操作。
企业对先进制造的重视,对工艺型、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以及对善于经营管理的专门人才的引进需求迫切,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应当培养体现出职业性、生产性特点的“应用型”人才。
虽然我们现在专业教学过程教师采用了挂图、幻灯片、视频、模型、实物、多媒体课件等来辅助教学,但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与企业岗位实际情况脱节,专业课程教学实践环节薄弱,常使学生感到抽象、学习效果差、效率低,使教师感到专业课难教,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就业能力不强。
与理论教学学时相比,教学实训职训所占比例较少,针对企业各工种、岗位需要安排的操作技能训练较少,毕业生在生产第一线不能适应“较熟练的操作要求”。教学组织上,局限于传统的每天6节课,使得实习场地和设备无法充分地利用。课程设置没能突出“一技之长”、“一专多能”、以及适应“一人多岗”需求,不能满足企业人才需求。
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培养人才的知识技能结构、市场人才规格、企业岗位需求及教学成效评估不断提出改进完善课程设置、及时调整所用教材,改进教学内容等要求,发挥好企业专家的重要作用,创造企业生产环境与学校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岗位实际工作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职业基础。
机械制造专业的师资普遍新教师多,高职称高技能型教师少,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与培养能工巧匠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不相适应。采取企业引进、定岗锻炼、定期培训、举办讲座、校企双向培养等拓宽双师型教师来源,从“学历+文凭”提升到“素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模式,逐步形成以高层次人才为引领、双师型教师为重点、中青年教师为后备的多层次高素质人才梯队,满足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高新技术的不断运用,传统的制造技术、工艺和设备正在产生质的变化。社会劳动力转移与培训需求呈现出不同层次的多样化趋势。而现有高职院校多数专注于在校生培养,机械制造实践教学基地仅用于校内的实践教学,部分可以承担对外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很少具备高新技术推广应用,技术咨询和科研开发的能力。由于现代制造企业分工的细化,企业设备配置和人员配置趋于单一化,一些贵重的超精超高速数控设备和高精度的测试设备一般企业无力配置,企业技术人员也没有能力和时间从事企业技术攻关。因此,迫切需要社会提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满足企业技术研发,产品测试等方面技术支持和服务的需要。
通过多年从事高职教育实践与研究,我们认识到,优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结构,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完善教学模式及质量效能评估,建设并培养专业的高技能人才、管理人才相结合的人才队伍,是满足制造业大量人才需求并实现转型升级的前提条件。推广“订单式”培养模式,企事业单位与高职院校签订人才培养培训合同,优先录用“订单”毕业生,实现培养主体多元化,“教、培、用”一体化。
(1)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原则。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新技术、复杂技术的选择与整合,实施相对完整的职业技能培养目标。
(2)课程知识和技术运用综合的原则。以目标培养的实际需要作为课程体系内容取舍和结构组合的标准,突出综合知识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3)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原则。以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协调发展为核心、整合优化基础课程、核心课程、特色课程、支持课程、实训职训实践运用。
(4)专业理论“必须、够用”。以高技能人才就业为导向创建特色课程,构建产学结合的课程模式,对特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特色课程,形成动态、开放、更加合理的课程体系。
(1)具有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微电子技术与现代机械工程融合,体现机电一体化、机、液、电综合技术应用能力。
(2)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其课程应注重市场应用,注重技术能力,以培养综合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的理念为依据,采用“基础宽精结合、模块迭代交集”,多层次递进、分步实施构成。
(二)不断完善适应于先进装备制造与机电设备维修技术工作的实践教学课程设计
1.教学思想、目标的改革与创新。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这是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中要解决的问题。
实践课程设计以学生技术知识体系、掌握职业技能需要与学生综合素养形成因素为最佳结合点:一是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的现有发展水平,是课程构建的起点;一是学生学习的心理、态度、情感方面的最近发展区,是课程构建的阶段性目标。在课程体系构建中注重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技术运用表达与实践的机会,让每个学生懂得怎么做,且能做、会做,在参与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及时跟踪先进制造与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相关技术的发展,注重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前瞻性以及与职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职业岗位分析紧贴企业需求,以企业用人的能力本位调适专业方向,课程体系突出以就业为导向,结合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运用,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1.专业基础及知识方面:要求培养政治思想端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敬业精神,掌握机电工程的基本理论、设备构造和数字控制的基本原理,计算机CAD/CAM的基本理论及应用能力,并有较高的英语水平,熟悉有关法规、企业购销活动的知识及较好的写作能力。
2.专业能力方面:能较熟练地编程并操作,有较强的机电设备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的基本能力;具备较强的企业管理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3.专业综合能力方面: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团队精神,在动手能力和语言能力方面有较强的实力。
(二)以科学的劳动观与技术观为指导,搭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1.着力实习职训基地建设与高技能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并重,紧贴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实行严格的教师“先培训,后上岗”。搭建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的共享,为高职教师教学提供一个交流平台。
2.培养并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劳动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充分考虑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已有知识、技能、经验和兴趣,以“模块化,组合型,进阶式,双证制”课程体系,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的需要,具备先进制造装备与机电设备维修技术技能,具有系统维护和管理、有从事机电生产、营销企业的管理工作的能力。为构建高技能人才终身学习体系搭建一个公共平台。适应于先进制造与机电设备维修技术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构建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开展实践教学职训的一个核心问题。企业存在着许多活跃的因素,适应企业需求始终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向综合职业素质发展,在强调共性技能达标的同时,创造条件使个人绝技得到创新和发展。因此,与企业需求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我们进行高技能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这都需要我们继续研究与探索。
[1]赵晓冬.先进制造技术在我国发展状况的分析.中国煤炭地质总局,2009.
[2]盛晓敏,邓朝晖.先进制造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郭峰,陈建平.浅谈国内先进制造技术[J].科技资讯,2011(17):1.
管理人员对机电设备检测标准的掌握是衡量其管理素质的重要指标。当前企业机电设备的管理人员对不同机电设备的不同检测标准掌握情况不一,在机电设备检查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相关的文件说明和标准文件说明不符,而机电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按照标准说明进行。另外,因为对机电设备运行状况的掌握不是很到位,机电设备的一些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进而为机电设备留下安全隐患。
在了解当前机电设备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之后,我们知道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着机电设备自动化的发展以及机电设备的运行维护。为了实现对机电设备自动化的改造和维护,我们先对机电设备自动化改造和维护制定改造方案。机电设备自动化改造以及维护方案的制定,首先需要对机电设备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企业现有的机电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了解机电设备在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机电设备自身存在的缺陷。只有对机电设备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才可以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机电设备自动化改造和维护方案。将机电设备的自动化改造任务进行确定之后,就需要制定切合实际的机电设备自动化改造和维护措施。根据机电设备自动化改造和维护任务说明,制定相关的整改措施,同时绘制机电设备自动化改造的图纸,针对机电设备进行逐一的校对,最后将机电设备的自动化改造和维护方案进行确定。在完成方案制定、改造图纸绘制等一系列工序之后,进行机电设备自动化改造和维护工作。在机电设备自动化改造和维护的工作进行中,需要根据机电设备自动化改造的内容和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对机电设备自动化改造人员进行研究,将机电设备自动化改造方案进行修改和调整,保证机电设备自动化改造和维护工作更加精准[2]。在机电设备自动化改造和维护的过程中,需要对机电设备的自动化改造效果进行检测,验收人员对其自动化改造效果的验收,需要进行分布验收。在验收小组完成自动化改造验收之后,企业领导再进行机电设备自动化改造效果的验收,在各项验收合格之后,对机电设备自动化改造和维护的等级进行评定,并做好相关资料的整理和收集等。
在完成机电设备自动化改造和维护方案的制定之后,开始进行机电设备自动化改造的维护工作的实施。在机电设备自动化改造的过程中,所有参与人员都需要积极参与到机电设备自动化改造中,在设备自动化改造的过程中坚持实用、规范等原则,全身心地投入到机电设备自动化改造中,发挥工作人员的智慧和动手能力,充分的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明确各自的任务,保证机电设备的自动化改造工作效率和质量。在机电设备自动化改造和维护的过程中,合理有效地安排各项工作,认真落实机电设备自动化改造方案,高效科学地完成设备的自动化改造任务。在机电设备自动化改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需要严格认真对待,将出现的问题解决,不为机电设备的自动化改造留下安全隐患,在设备的自动化改造前将所有的隐患消除,并对机电设备的自动化图纸以及相关的内容进行及时的修正,对各项工作进行记录。所有参与人员都必须认真对待机电设备自动化改造以及维护这项工作,保证这项工作顺利完成。在机电设备自动化改造和维护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安全问题,安全促进自动化改造工作的进行,所以在机电设备自动化改造和维护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安全管理小组,对机电设备自动化改造进行监督管理,保证各项工作和技术达到要求,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生产的原则,对机电设备自动化改造和维护工作进行现场监督,同时按照不同的工作,制定不同的安全措施,安排专业的安全技术人员,对机电设备的自动化改造和维护现场工作进行监督管理。机电设备自动化改造和维护分为场内和场外两个工作环境,不仅有高空作业,还有深井作业,这些场地和不同的施工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所以安全问题的关键,一定要保证机电设备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机电设备的自动化系统可以分为三个组成部分: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以及报警系统。每一个系统的功能不同,在机电设备运行中发挥的作用也不相同。在监控系统中包含了各种设备和子系统,为机电设备的安全、高质量运行进行保证,我们对机电设备中的监控系统功能进行分析,可以将其概括为对设备运行中的参数进行检测和处理,便于对机电设备运行环境和运行状态进行及时掌握,在实现对机电设备状态监控的同时,对所有机电设备进行集中的启动和关闭控制等,所以该系统的自动化改造需要在此基础上,将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监控性等进行提升,为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一个良好的监控环境。
将机电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和维护水平提升,不仅是为了将设备的性能提升,同时也是为了将机电设备维修技术提升,让机电设备维修人员对机电设备改造后的性能、结构等熟悉和了解,方便以后进行机电设备维护,所以在机电设备的自动化改造和维护的同时,需要将机电设备维修人员的机电设备维护技能提升,让机电设备维修人员参与到机电设备的自动化改造中,进行实践和学习,对改造后的自动化机电设备属性进行掌握,不断地将自身的机电设备维护技能提升。
机电设备的自动化改造和维护中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在机电设备的自动化改造和维护之前、需要制定改造方案、绘制改造图纸、对现有机电设备进行检查等,这些工作中涉及很多知识,如果有一项资料的施工和制定的改造方案不同,就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和审核,所以在机电设备的自动化改造和维护中需要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每一项工作开始之前和结束之后,都需要对其进行调试、安装等,对其中出现的不合理现象以及出现的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处理,保证机电设备的自动化改造和维护的质量。
机电设备的日常维护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基础工作,设备的维护工作非常重要,因此需要规范化和制度化。定期对机电设备进行清洁管理,设备的运行环境要干净,机电设备周围不能有杂物、脏物等,机电设备的维修工具要摆放整齐,机电设备的管道、线路等设置要有条理。定期对机电设备进行保养,按时进行加油、换油,保证机电设备的油压的正常,定期对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和设备的消磨等情况进行检查,借助精密仪器对机电设备的精度进行检查,确保机电设备的精度满足企业生产需求。在机电设备日常运行维护过程中,禁止对设备进行拆卸,以免影响机电设备的精度和正常运行,在机电设备运行过程中,如果机电设备出现异常振动等现象,可以立即停止设备的运行,禁止机电设备的带病运行。在机电设备运行中如果存在高压、高温等危险因素,在保证机电设备安全的前提下,对设备进行特殊维护[3]。机电设备的自动化改造和维护,是为了保证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效果,自动化性能的提升等,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所以机电设备的自动化改造和维护,一定要在提升机电设备性能的基础上进行,同时机电设备的自动化改造和维护需要建立动态档案,帮助企业设备维护人员及时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对机电设备运行维护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加强管理。
20世纪80年代,我国初步建立起完整的现代水电设备制造业雏型。国内当时已能自行设计制造:混流式机组――刘家峡、白山水电站(单机容量为30万kW);轴流机组――葛洲坝电站(单机容量17万kW,转轮最大直径11.3m,具有世界先进水平);贯流机组――白垢电站(单机容量1.046万kW)、都平电站(单机容量l.55万kW)等;另外冲击式和抽水蓄能机组,也进行过小容量制造和开发,虽然单机容量较小,毕竟还是建立起了自己的机电装备制造体系。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我国水电设备在引进过程中,只是买进了设备,并没有引进技术,特别是并不掌握核心制造技术的软硬件;对于国际合作制造,我国企业也只能按照国外图纸分包生产一些粗笨件;对产品的设计,中方更是没有发言权,要想在技术上有根本性的提高几乎是不可能,当时的情况就是“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
在上述情况下,我国依托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以强大的市场需求吸引国际一流制造商,在采购先进设备的同时,引进关键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出了以三峡为代表的大型水电机组攻关计划。
三峡工程的机组单机容量70万kW,是世界上最大机组,最大出力85.2万kW,且尺寸大、参数高,转轮直径达10m,运行水头变幅达50m,再加上河流含沙量大,设计和机组制造的综合难度大,具有世界挑战性。1996年初,中国工程院专家提出了《三峡工程发电设备的进口――我国水力发电设备制造业的持续发展》的报告:①在三峡电站机组招标书的有关条款,强调在与外商合作中中国厂家的地位;②引进设备的技术转让,最后必须落实到中国的制造厂家;③在与外商合作时,必须强调中国技术人员参与联合设计的全过程,中国厂家尽早投入机组关键部件的制造等。在我国专家的建议下,国务院作出走“技贸结合、技术转让、联合设计、合作生产”的决定。三峡工程创造了数百项工程科技世界之最,使我国大型水电设备制造业仅用7年时间就实现了30年的大跨越。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认真执行国家水电发展规划、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我国水电装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和运行技术水平已有明显进步,实现了较大的飞跃。刘家峡、龙羊峡和岩滩等一批单机容量30万kW左右水轮发电机组相继投产发电;单机容量40万kW的李家峡,单机容量55万kW的二滩,特别是单机容量70万kW三峡电站右岸机组和龙滩电站70万kW机组成功投运,有力证明了我国水电机组的设计、制造正逐步全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大型混流机组的国产化。通过三峡电站右岸、龙滩、水湾电站建设和70万kW机组的成功投产,我国已具备独立自主进行设计和制造的能力。最近,有关部门单位开始筹划和组织论证80万kW和100万kW机组在乌东德和白鹤滩电站安装的可行性和装备制造的科技攻关项目内容。这些主要特大型水电站容量大,相应单机容量也大,总装机容量达196875MW,在我国水电开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大型贯流式机组,尤其是灯泡式贯流机组起步不算晚,曾开发制造出一些小型机组,包括双向灯泡贯流机组在内,但大型贯流机组的国内制造,还是在改革开放后,多年来,通过引进技术、合作制造,富春江水电设备总厂、哈电和东电都具备了大型贯流机组的设计制造能力。已经分别向在建的四川红岩电站(单机容量3万kW)、广西长洲电站(15台单机容量4万kW,水头变幅3~16m,轴轮直径7.5m)和广西桥巩电站(8台单机容量7.5万kW,额定水头13.8m,轴轮直径7.5m)提供国际一流水平的大型贯流机组设备,其中桥巩机组单机容量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位,其设计制造综合技术难度均达到世界最高水平。
3.大型抽水蓄能机组国产化。20世纪60年代,我国就开始研制抽水蓄能双向可逆水泵水轮机组,并制造出了几台1万kW的小型机组。此后就再也没有投入技术力量进行研制。直到21世纪初,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大规模建设后,平均每年要投产大型水电机组800万kW至1000万kW左右,目前年生产制造能力只有800万kW左右,机组设备供应成为抽水蓄能电站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根据国家水电建设规划任务要求,五年尚缺口大型水电机组200余万kW,尤其是抽水蓄能大机组问题严重。
基于我国水力发电资源特征和优化开发的战略目标,对大电站、大机组设备选型上提出了新要求,新特点。
1.机组选型向高水头、大容量和高参数方向发展,正在建设的锦屏二级水电站的机组属目前世界最高的水头段(320m)、单机容量最大(60万kW)、低转速的混流式机组,对国内外制造厂商都是一个挑战。
2.全空冷技术在大容量水轮发电机上的采用和电站设备的选型,已是设计的首选。在已运行的水电站中,二滩发电机定子空冷每极容量达到15.29MVA,三峡发电机空冷及水空冷每极容量10.5MVA。另外,还有成功运行的龙滩、小湾和拉西瓦电站发电机每极容量分别采用14.4MVA、17.45MVA和18.52MVA设备,并均有成功经验。
3.散件运输、现场组焊已成为我国大型水轮发电机制造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国内许多电站?(小浪底、岩滩、龙滩等)已采用过上述制造技术并取得良好质量和经济效益。
4.圆筒阀在大型电站广泛应用,为今后建设的大型电站提供了电站机组输水控制设备选型的工程经验,这一技术已在漫湾、大朝山和小浪底电站成功应用,并将在小湾、瀑布沟和锦屏水电站上采用。
大型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设备的安装是工程建设的核心,切实做好机电设备的保障供应是设备顺利安装的前提。由于大型水电站机电设备尺寸重量大,数量种类多,从设备采购合同签订到完成交货,一般要经过设计审批、生产制造、工厂监造、设备运输、到货验收等各个环节而完成初步交货,期间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即会导致设备交货的延迟,从而影响合同交货进度,影响电站的施工
位于金沙江下游的向家坝水电站和溪洛渡水电站是目前在建的两座特大型电站。向家坝水电站装机8台,单机容量800MW,机组设备分别由天津阿尔斯通和哈尔滨电机厂供货;溪洛渡水电站装机18台,单机容量780MW,机组设备分别由哈尔滨电机厂、东方电机厂、上海福伊特水电公司供货。合同设备供货周期短者三年长者六年,整个机电设备安装期间,设备迟交货状况时有发生,给设备交货管理和工程施工带来极大影响,使现场施工屡次面临停工的窘境,甚至延误工期并造成巨大损失。
对机电设备迟交货原因进行全面分析可以更加有效地加强设备交货进度管理,同时对于保障水电站机电设备顺利安装、提高电站投资效益都具有积极意义。
在向家坝和溪洛渡水电站机电设备交货过程中,水轮发电机组设备迟交货状况普遍存在,原因各异,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在水轮发电机组设备合同文件中,对设备的交货批次和时间均有详细的规定,并做了明确的表述:交货时间为工地交货时间;所列设备名称为概述性质,实际交货内容应为全面满足本阶段设备安装的全部设备部件和专用工具。同时合同也明确规定了迟交货违约金条款。但在合同实际执行过程中,设备制造厂家普遍对合同约束的交货时间不够重视,不能严格按照合同要求时间成套货。而且由于合同约束交货时间相对现场设备安装时间都有一定的余量,从而造成大范围的设备交货延迟。
从向家坝和溪洛渡水电站近年来水轮发电机组设备交货的统计中显示,90%以上的设备部套存在不同程度的迟交货情况。
设备制造厂家内部的原因是水轮发电机组设备迟交货的主要原因。在采购合同签订后,设备制造厂家即开始按照合同要求完成产品的设计,着手实施原材料采购、设备生产计划与交货进度,但由于各种原因仍然会导致设备的延迟交货。
2.2.1 厂家设计滞后。由于大型水轮发电机组设备涉及机械、电气等多个专业,相对比较复杂,厂家设计也分为多个专业甚至部门,期间某些设计在程序上只能由前面确定后才能进行,客观上就导致了设计的滞后。比如溪洛渡水电站的自动化元件、仪表等设备,其走线、布置位置只能是主设备确定后或根据现场安装的情况进行设计,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延迟交货。
2.2.2 厂家生产资源限制。对于大型水轮发电机组设备的加工制造,目前国内的厂家正处于从自主生产开始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对于顶盖、转轮等大型设备的加工制造资源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导致厂家的生产制造资源不能满足合同交货进度的要求。如向家坝水电站的转轮,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迟交货。还有这两个电站的离相封闭母线厂家,由于制造资源有限在生产进度安排上不能满足合同要求,导致延迟交货。
2.2.3 厂家制造质量控制不够。某些厂家在部分设备的生产制造过程中,由于工艺、加工制造等环节控制力度不够,致使设备出现质量问题,从而在设备出厂验收或处理过程中耽搁时间而造成延迟交货。如向家坝水电站的顶盖和主变压器因质量问题而延迟交货,溪洛渡水电站的磁轭冲片、压力油罐等因质量问题未能通过出厂验收而延迟交货,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工地的现场安装。
设备制造厂家外部原因主要包括某些外购、外协设备生产延误以及设备在运输过程中不可控因素。当然外购、外协设备的生产延迟也有设备制造厂家管理力度不够的原因。如向家坝水电站的导叶、主轴等设备延迟交货。溪洛渡水电站的主轴因水上长距离运输导致延迟交货;主变压器本体因公路运输速度限制导致延迟交货等。
在大型水轮发电机组设备合同交货过程中,也存在因设备采购方的原因而延迟交货的。一方面是设备采购方对某些特殊设备的交货是根据现场安装进度来确定,比如推力头镜板或其他有质保期要求的设备,相比较合同规定的交货期会有一定的延迟。另一方面是电站客观地理条件的限制导致仓储资源不足,如向家坝和溪洛渡水电站均处于山区,工区规划的封闭仓库、堆场面积不能满足大批量设备到货存储的需求,设备采购方主动要求对GIS设备、定子冲片、磁轭冲片等数量较多的设备延迟交货。
作为设备采购方也是电站管理的业主方,必须对机电设备交货进度有统筹细致的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避免因设备迟交货造成的延误工期。
首先,在合同中明确规定技术文件提交和完成的进度,确保设备制造商按照要求完成相关图纸、计算书等技术资料的设计。其次,设备制造商必须明确提出合同设备的生产制造计划和交货进度,并提出设备的安装进度表供采购方参考。如果在实际执行进度中计划发生调整,须提前将调整的计划报送采购方。最后,要求设备制造商按照合同的进度要求提交每月的进度报告,同时加强驻厂监造对生产计划实施和交货进度的落实力度。
加强对设备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一方面要求设备制造商完善自有的质量管理体系,改进关键设备的制造加工工艺,自觉自发地做好对设备的质量控制和检验,以加强对设备制造质量的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强设备采购方代表或驻厂监造对设备制造质量的监控,对于重要工艺和关键设备的制造要全过程参与并检验,同时把好设备出厂前的验收关。
针对合同设备的交货进度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机电设备的交货进度统筹管理。通过每月进度报告和驻厂监造等各种途径提前发现可能迟交货的因素,从而能及时采取措施来避免设备迟交货或将迟交货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同时,通过对设备供货和需求的统筹管理,可以有效地建立设备供需之间衔接的桥梁,合理地进行设备交货进度的动态调整,使设备交货的供应链通达顺畅。
作为设备采购方,要根据电站的容量和建设周期做好仓储规划。对机电设备物流供应链进行动态规划和管理,通过对合同交货进度和安装进度的梳理,科学准确地做好仓储场地的需求计算,做到供应链效益的最大化。
设备的迟交货不仅给设备交货管理带来极大影响,更会因为设备的缺少而导致工程施工的停滞,严重的停工甚至会延误工期并对工程建设造成经济损失。
加强对设备交货进度的管理可以有效地解决设备迟交货的问题。对设备的交货进度管理应根据电站的规划和工程进度统筹把握,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力争做到机电设备的供应链通达顺畅,提高电站的投资效益。
电子机械主要是以研究电子信息设备与电子系统的机械与结构的设计与制造为核心的,努力提高设备或系统在不同的复杂环境中的电性能。我国工业与电子装备发展过程已经超过40年,在电子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商处于世界前列,但是也必须认识到先进的电子机械,不仅取决于电子设备的可靠性,也与结构与工艺密不可分。电气设计、结构设计及制造工艺在电子装备中有融为一体的发展态势,当今的电子机械工程就是应这种趋势而产生的新兴学科,国内很多高校也设立了电子机械专业。电子机械同以往的普通机械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性:从目的上来说,电子机械旨在于提高电子设备的电气性能系统;从实现手段上来说,电子机械主要通过在机械中加入电子信息技术等来实现电子设备的性能;从机电一体化的载体方面来说,电子机械是电子系统,常规机械是机械结构系统;从电子系统对机械的重要性来说,机电一体化对电子设备至关重要。
当前我国对电子机械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电子设备在恶劣环境中防护问题,这涉及到机械学、传热学、化学、环境科学等多门学科,考虑有:在发生强烈震动和冲击的情况下如何防止电子设备失效并保持可靠工作的问题;在恶劣的环境中实现电子设备的温度控制,使得电子设备整体和各元件温度不超过限值;如何避免电子设备对环境的污染和反污染的问题;提高电子设备在防潮、防霉、防盐雾腐蚀以及防原子、防生物化学武器等的特性。第二,电子设备性能发挥受机械结构参数的影响的问题,常见的有:天线伺服驱动系统的结构谐构振频率限制了控制系统的带宽;控制系统系能受电子设备在摩擦、间隙、弹性变形过程中的影响;天线效率受到天线结构变形和反射面误差影响的情况等等,弄清楚这些机械结构对电子设备的影响原因与规律,设计出符合有效参数的结构,确保电子设备发挥性能非常重要。第三,电子组装技术与电子精密机械设计问题,如何将众多的电子元器件进行连接和布局,形成一个正确且高校的整机,在这一过程总必须考虑到每一个电子元器件的相互影响和外部环境对电子元器件的影响,使得组装起来的电子设备同时具备高可靠性、易维修性与易操作性。为了实现电子设备的某些特殊功能,常常需要精密机械,如雷达天线,其精密程度堪比精密机床,大面积的可动抛物面反射器结构高精度的要求结构设计人员具有非常过硬的技术本领,这些精密机械设计的目的在于满足电子设备性能的特殊要求,未来战争中电子战与信息战将起着重要作用,由于要应用于条件严苛的战争环境,对电子设备的性能要求非常高。
当前电子机械的智能化、数字化、集成化、模块化、人性化设计、网络化发展趋势明显。智能化体现在要求机电产品自身拥有一定的智能,在逻辑思考、判断推理、自主决策等方面拥有一定的能力,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电子机械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电子机械数字化的基础是微控制器的发展,不断发展进步的计算机网络为电子设备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铺平了道路,数字化要求电子机械技术产品的软件具有高可靠性、易操作性、可维护性等特点。电子机械的集成化体现在不同技术、不同产品和各生产加工等工序中,多品种、小批量的自动化生产要求电子设备系统应具有广泛的柔性,实现分散系统功能并使系统各部分协调安全运转,实现性能最优化。模块化的发展趋势是由电子机械产品类型多样及生产厂家较多,而研制和电子设备单元模块非常复杂,如企业能够实现模块化发展,新品的开发将变得更为迅速。人性化设计这是由于电子机械的使用者是人来决定的,如何赋予电子设备智能、情感和人性非常重要,在色彩和造型上面注重人性化设计,给人类既方便由有艺术美感非常重要。网络化则是当今网络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的必然趋势,远程控制终端设备本身就是电子机械产品,运用局域网技术使家用电器网络化成为可能,方便人们生活。
目前,电子机械技术在现实中的运用体现在柔性制造系统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小型化家用电子产品、机械手和机器人、微型机械和超微型机械产品、机械自动化设备等众多方面。柔性制造系统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较早运用于制造行业,是由数控机床、微电子技术、计机软硬件等有机结合的系统,当前我国以实现校企联合,建立了若干条柔性制造系统线和一些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实验线,但是多方面限制发展较慢。小型化家用电子产品发展较快,如日本研发生产的拇指大小的微型彩色照相机,美国正在研发微型电话机大小如手表微型复印机大小如眼镜盒,方便人们日常携带。当前在世界上投入工业生产的机器人已超过百万台,这些多为日本拥有,这些智能化机器人生产已经初步实现批量生产,具有人类的一定智慧,当前正在研发具有自主决策能力的机器人。电子机械技术在事、医疗、汽车、宇航、工业设备、通信和生物工程等方面有广阔应用前景,特别是一些微型和超微型机械产品方面应用客观,但是对微型机械和超微型机械的理论尚在探索和认识阶段,需要不断作出努力。
电子机械技术发展不是孤立发展的,它是很多学科技术发展的产物。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技术必须不断改革创新,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电子机械化技术涉及非常多的领域,随着技术进步,各领域技术相互融合将越来越明显。电子机械技术的创新对于促进电子机械技术与机械设备应用技术有重要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应用的发展和理论创新推动科技发展。
[1]孙翔飞,赵玉亮.我国电子机械技术的新型特点及其应用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0(4).
作为实现工业生产自动化、集成化的重要基础,现代电气设备已经渗透到了制造业的各个领域。随着电气设备多年的使用和电气技术的不断提高,目前我国很多电气设备都存在着电气元件损坏或精度下降的问题,如设备的电气连接件的氧化腐蚀造成其接触可靠性下降,光电器件性能降低,以及漏电等造成的信号畸变和参数偏移等,都使设备难以维持正常的工作。而电气技术发展也让很多在技术小鸟综合体育、理论、工艺方面无法跟上时代的生产厂家遭到淘汰。与此同时,市场竞争对制造业提出了越来越严苛的要求,企业必须将产品精度高、形态功能复杂、加工时间短、能耗低作为其根本优势,以求得在激烈竞争中胜出的机会,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得到先进的电气设备及其技术的支持。考虑到电气设备本身仍具有很高的资产价值,直接淘汰会造成巨大的社会资源的浪费,因此电气设备关键部件和关键工艺的维修改造十分必要。
目前电气设备改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对设备故障部分的诊断和修复,即功能复原;翻新其电气系统以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和精度,并对无法满足生产需要的电气系统进行更新;此外,电气设备改造还包括对电气设备控制技术进行科技革新,大幅提高控制系统的性能与档次等。
设备维修首先要明确设备的故障,做好故障定性分析,其目的不仅在于判别故障的性质、查找故障原因,更重要的在于将故障机率识别清楚,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以预防故障重复发生。通过故障分析,找到造成故障的线定期维修预防性维修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机械设备的安全性取决于其可靠性,故认为预防工作做得越多、修理周期越短、机械设备越可靠,这就是我们沿用多年的以定期维修为主的预防性维修方法。即不论每个具体维修对象的技术状况、使用环境如何,都必须按照统一规定的时间或行驶里程进行强制性维修(如现行规定的一、二、三级保养)与针对性的维修。
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是现代维修理论的核心。维修对象的研制、设计、制造、使用都是与维修有关的环节,各个环节都围绕着可靠性这个中心进行工作,因此维修对象的可靠性在循环往复中得到不断的改进和提高。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方法也是对传统的以预防为主的维修方法的继承和发展,人们对维修的认识由原来的工作―磨损―故障―危及安全演变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控制机械设备故障率,以保持恢复机械设备的固有可靠性。
通过对机械设备各环节中可靠性诸因素的分析,科学地确定维修工作项目,优选维修方式,确定合理的维修周期,只做必须做的维修工作,既使机械设备的可靠性得到恢复,又节省维修时间和费用。
电气设备改造前可行性分析的准确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改造的结果。因此相关人员应从待改进设备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其与国内外同类机型在性能、实用性、可靠性等方面的差异,并参考企业现有技术条件以及未来发展规划等多角度进行考量。由于电气设备集成度较高,电气设备的机械磨损、变形、漏等现象对电气系统的改造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可先通过彻底了解设备的机械情况判断对设备的处理方式(保养、大修或更新等),再根据企业的使用情况和经济条件选择对原有电气系统进行升级或引入新的电气系统。技术人员在考虑新电气设备的品牌、精度、自动化程度等问题之外,还应取得设备目前的适应性与企业未来数年内相关需要间的平衡,以求达到技术性与经济性的统一。
优选改造方案时,一般以电气改造与机械修理相结合为原则,将设备电气系统的工作环境及使用条件作为依据,采取先易后难、先局部后整体的方针进行改造设计。改造方案应将具体项目落实到人,使技术人员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了解具体的改造工作和改造周期,从而能够合理安排工作。
应首先完成设备部分的测算小鸟综合体育、绘图、设计和零件制作,并对新电气系统的资料进行消化,充分阅读系统的原理说明、线路图、PLC梯形图及文本、使用手册及编程手册等,对其新功能和新要求都非常熟悉后,再进行新旧系统接口的转换设计。全部改造的,应设计机电转换接口、操作面板控制与配置、互联部分接点、参数测量点、维修位置等,要求操作与维修方便,线路走向合理、中小连接点少,并备有适当裕量。局部改造的,还需要考虑新旧系统的性能匹配和数模转换等问题。其次应制定新电气系统的调试规范与检验标准,结合其工作内容对设备、电气、控制、传感等各个项目进行调试和检测。验收时应严格依据检验标准考核,不得对标准随意修改。
正式改造中要重视原电气设备的全面养护并对电气系统中的保留部分进行调试,使未改造部分也可以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原系统的拆除必须对照原图纸,及时在图纸上作出标记,防止遗漏或过拆。在拆除过程中也可能发现新系统设计中的欠缺之处,此时应及时补充与修正。拆下的系统及零件应分门别类,妥善保管,仍有使用价值的,可作其他电气设备备件用。旧部分拆除后应合理安排新系统位置及布线,包括箱体固定、线路走向和固定、调整元器件位置等。必须确保连线工艺规范、线径合适。以上工作完成后,再按事先确定的步骤和要求进行调试工作。调试人员应头脑冷静,随时记录,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调试中首先应测试安全保护系的统灵敏度,防止人身设备事故发生。调试现场必须清理干净;能空载试验的,先空载再加载;能模拟试验的,先模拟后实动;能手动的,先手动后自动。
验收应主要关注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转、电气控制功能与控制精度等方面。以电气控制为例,不但要将控制精度应用系统本身的功能,还应比对其与原有设备的功能及精度差异,以量化结果确定改造效果。改造工作完成后,应保管好相关图纸档案,使其完整、连续,为今后设备的运行和进一步的优化提供支持。
电气设备的维修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不同企业不同的生产、技术、成本条件,某一设备的最佳改造方案通常具有唯一性。这就更需要技术工作者在了解原有设备的基础上,根据实际环境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并在实际改造中确保每一个工艺环节都能正确、流畅地进行,充分发挥设备的价值,最终令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
[1] 刘云云,李锦滨,田巍,王勇,任绍全.高压电气设备检测异常情况的分析及解决办法[J]. 经营管理者. 2016(27)
[2] 田洪卫.热电厂电气设备检修的措施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6(10)